融云CTO杨攀:解读“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协作通信之道

融云CTO杨攀:解读“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协作通信之道

21世纪是云和移动的时代,企业通信面临着全新的变革。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新兴初创公司纷纷涌入抢占蛋糕,BAT强力搅局,这种情况下,协作通信的未来将走向何方?基于此,融云CTO杨攀先生在4月25日举行的CENCE企业协作与通信大会上接受了企业网的专访,从移动社交、协作和视频、全媒体云客服等多个方面,解读“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协作通信之道。

融云实力加入企业级通信市场

融云成立于2014年,是提供即时通讯云服务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融云把即时通讯这种能力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给APP开发者、系统集成厂商、办公协作类厂商合作伙伴等。用户通过融云提供的能力、云服务、SDK,开发出自己的即时通讯产品,类似于微信、丁丁一样的即时通讯的应用。融云提供的是一个平台,一种能力,并不直接提供最终APP产品。

提起融云在同类厂商中的优势,杨攀自豪的说:“融云目前是这个领域里最专一、最专业的厂商,我们将所有资源全面专注在即时通讯的领域,在这个领域有非常多的沉淀。所有厂商里融云产品研发团队是唯一一家之前研发和运营过大型即时通讯平台的团队,整个团队都核心参与过中国移动飞信的研发。融云的移动端是中国三星研究院的通信研发团队,这是我们团队的沉淀。技术上融云是同类厂商中唯一提出消息不丢失、不乱序、保证不重复的厂商。目前融云日活跃用户数达到5000万+,日均消息量150亿条,历史最多一天发送了2218亿条消息,这个数据是业内的NO.1。从平台角度来讲,融云仅排在微信和QQ之后,是中国第三大的即时通讯平台。”

做高度平台的抽象,适应不同的客户需求

因为融云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云服务SDK,这意味着说需要适应不同的客户需求。

杨攀举例:“比如对于一个群组来说,A公司需要群组的逻辑是:新进入群组的人,需要他们能看到历史上群内聊天的所有内容。B公司需求是:因为安全问题,新进入群组的人,群内以前的聊天内容不能看,以后的内容可以看。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需求,但融云都可以支持。融云并不最终触碰客户的业务,我们是对即时通讯系统平台高度抽象,我们提供抽象的能力。我们通常把企业IT信息系统,协作系统比喻成一个电脑,融云做的是里面CPU和主板,我们并不关心用户用什么显示器、存储、键盘,这个由我们合作伙伴或者由我们最终客户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打造定制。融云是一家互联网出身的企业,服务了大量的互联网客户,几乎每个消费者的手机上都或多或少都有融云支持的APP。国内顶尖的几家OA协作类的厂商与融云有着深度合作,他们产品里都有内置融云即时通讯的能力。融云有一个企业文化,那就是坚信:要坚持变化和成长,就是融云所有产品的功能、迭代、计划全是客户需求驱动的,融云是一家坚持客户需求驱动的企业,所以说融云从来不自己发明需求,从来不自己创造市场,所有东西都是为了满足最终客户。”

融云希望以IM能力助力企业构建移动信息化平台和入口

目前国内有大量的厂商都能提供即时通讯的功能,但并不代表它真正具有即时通讯的能力。所谓功能是能发通、能收到、少数个人能用、在网络正常情况下可以使用,我们就可以称作有这个功能。而融云提供的是什么呢?

杨攀表示:“融云提供的是无论网络多复杂,无论有多少人使用,无论任何业务场景和模型,无论业务量有多大、多高并发都可以实施,这是来自于我们前面做互联网大海量平台规模技术的累计,每天有几千万的用户帮我们做质量的验证,帮融云做压力测试。大家都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事实上真的是问题。融云接触过几个客户,他们之前做了选择,之后又推倒了自己的选择重新选择融云,都是因为两点原因:第一个是原来选择的系统压力没法承受;第二个是原来选择的系统不稳定、可能丢消息、出问题。他们最后选择高质量的产品融云,就是因为我们在前面这些工作中得到了积累。”关于融云会不会结合一些新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多元的服务,杨攀坚信:“从来没有一个平台是说想做一个平台的时候就可以做成的,平台全部是当做成一个平台的时候它才是平台。技术积累一定要提前做。商业模式、产品形态必须结合实际进行探讨。对于融云的畅想,融云的初创团队也想过很多,但是融云尽力不去做赌博性的判断。虽然目前从业务量来看,融云成为一个平台已经不远了,但还是要等有一天融云到达这个规模的时候,我们自然变成一个平台,到时候我们的很多想象就会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

       

标签: ,